自2015年正式发布以来,Windows 10已经陪伴用户走过十年。微软在近期确认,该系统将于2025年10月14日结束支持,也就是说,届时Windows 10将不再获得官方的安全补丁、功能更新和技术支持。这一消息对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来说,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。
为什么微软要结束Windows 10支持?
一方面,Windows 11已经在2021年正式推出,并逐步普及。微软希望通过新系统推广更现代的设计、更高的安全标准以及对AI和硬件加速的支持,从而构建统一的生态。另一方面,维持旧版本的长期更新需要大量人力与资源,对于微软而言并不划算。因此,停止更新既是技术发展的必然,也是市场策略的体现。
用户有哪些选择?
对于个人用户,最直接的方式是升级到Windows 11。符合硬件条件的设备可以免费升级,而较旧的设备则可能需要更换硬件,或考虑继续使用Windows 10但采取额外的安全防护措施。
企业用户则需要更谨慎的过渡。微软提供了扩展安全更新(ESU)计划,允许部分企业在付费的前提下继续获得安全补丁,但这仅是一种过渡方案,最终仍需迁移至新系统。
系统更新管理
在Windows 10的生命周期中,许多用户抱怨过系统的“强制更新”机制,更新失败或自动重启的问题时有发生。对此,一些工具应运而生,如百贝系统更新工具。它为用户提供了禁用自动更新等功能。对于经常被强制更新打断工作的用户来说,这类软件显得尤为实用。



面向未来的思考
Windows 10的退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。从开始的“最后一个Windows”的宣传口号,到如今Windows 11的接力,可以看出微软在系统战略上的调整。用户在面对终止支持时,需要权衡成本与安全,决定是继续使用旧系统,还是迈向新一代平台。无论选择如何,提前做好数据备份与安全防护,都是最稳妥的做法。
随着2025年10月14日的临近,Windows 10用户应尽快规划未来的使用方案。无论是升级到Windows 11、参与ESU计划,还是暂时继续沿用旧系统,安全都应被放在首位。此外,如果你还遇到网卡、显卡、蓝牙、声卡等驱动的相关问题,可以下载“驱动人生”进行检测修复。